山东省政府网:当前,全省上下正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全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做出一系列安排部署。粮食部门与“三农”工作密切相关,在服务乡村振兴方面有什么设想和举措?
王伟华: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财政部的统一部署和大力支持下,省粮食局高度重视、积极响应,在全省粮食流通领域组织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粮食从增产导向到提质导向转变,推动粮食产业由大到强转变,大力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力服务乡村振兴。
粮食流通工作,一头连着广大农户,一头连着消费者,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肩负着保障粮食安全、服务社会民生的重要职责。近年来,全国、全省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在产量增长的同时,供给结构性矛盾进一步显现,主要是粮食产业发展质量不高,优质粮油供给不足,难以适应人民群众对绿色优质健康粮油产品的需求;粮食质检体系不完善,从田间到餐桌保障“舌尖上的安全”的能力还不强;粮食产后服务能力弱,为种粮农民提供社会化、专业化服务的水平亟待提高。通过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可以更好发挥财政资金的带动作用,有效发挥粮食流通对生产、消费的引导作用,在“生产”环节有利于促进粮食种植结构调优,在“加工”环节有利于增加绿色优质粮油产品供给,在“消费”环节有利于丰富市场供应满足消费升级需求,用“市场流通”手段延伸产业链、优化创新链、提升价值链,三链协同、三产融合、成果共享,加快形成种粮农民种好粮、收储企业收好粮、加工企业产好粮、人民群众吃好粮的市场化格局。
山东省政府网:我省是农业大省、粮食主产省,在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方面具有哪些优势?
王伟华:我省是粮食生产、流通和加工转化大省,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粮食生产优势。山东粮食资源丰富,小麦、玉米等农作物产量均居全国前列,是全国重要的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和花生生产出口基地。2017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11171万亩,总产4723万吨,是历史第一高产年,稳居全国前三位。其中,小麦产量2349万吨,玉米产量2103万吨。2018年,全省夏粮播种面积6090万亩,总产2472.2万吨,两项指标均居全国第二位。
(二)粮食流通优势。据粮食部门统计,全省各类粮食企业年粮食购销总量常年保持在11000万吨以上,年转化粮食3000万吨以上,库存量保持在900万吨以上。2017年,全省粮食购销总量达到14780万吨,居全国第一位。在确保省内粮食安全的同时,据测算,每年还向省外调出折算粮食1500万吨(包括原粮、成品粮和转化肉蛋奶用粮)以上,为保障全国粮食安全贡献了山东力量。
(三)粮食产业优势。山东粮食产业起步早、门类齐全、基础厚实,粮油加工转化综合能力和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国前列。2017年,全省纳入粮食部门统计范围的1568家粮油加工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946亿元,占全国的1/8,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078亿元,均居全国首位。全国粮食产业经济工业总产值地级市50强山东占10个,百强县山东占20个。全省粮油加工业国家级和省级名牌、著名商标近300个,涌现出鱼台大米、夏津面粉、邹平玉米油、莒南花生油等优质粮油特色县以及西王、鲁花、三星、中裕、香驰等一大批全国知名品牌企业。去年,全国加快推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在滨州召开,我省发展粮食产业经济做法及“滨州模式”在全国推广。
(四)基础设施优势。山东粮食收储、加工、物流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为发展优质粮食工程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山东地处北粮南运的枢纽位置,铁路、公路、港口等基础设施齐备,12个城市纳入国家粮食物流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节点城市。通过实施“粮安工程”,全省完好仓容4049万吨,达到历史最好水平。以济南、枣庄、滨州、日照等地为重要节点的现代粮食物流网络初具规模。全省387处粮食收储库点实施智能化升级改造,地方储备粮基本实现信息化管理。放心粮油、应急供应等基础设施也日趋完善,粮食流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
山东省政府网: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引导由“多产粮”向“产好粮”转变,不断满足广大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那么我省优质粮食工程的主要目标和建设内容是什么?
王伟华:优质粮食工程纳入了省委、省政府《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是省政府与原国家粮食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的重要内容,也是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的重要指标。通过开展“中国好粮油”行动、完善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立专业化社会化的粮食产后服务体系,推动粮食生产从重视产量向重视质量和效益转型,提升绿色优质粮油产品供给水平,加强粮食质量安全源头监管,减少粮食产后损失浪费。
(一)在开展“中国好粮油”行动方面。以“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为目标,到2020年,省内产粮大县粮食优质化率提升30%以上,培植销售收入过5亿元的龙头企业100家左右。一是着力研发优质粮油产品。依托山东商务职业学院等粮食教育资源,发挥新成立的国家粮食产业科技创新(滨州)联盟作用,加强与国家粮科院等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强化科技示范引领,推进产学研联合,加大绿色优质粮油产品研发力度,丰富“好粮油”花色品种。二是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按照国家优质粮油品质与安全测报测评技术规程,组织各地对本区域内粮油产品进行全面测评。开展“好粮油”产品和品牌的遴选、审核,培育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的知名品牌,加快粮油提质升级,引导健康消费。三是建立完善销售体系。积极与“中国好粮油网”、国内知名电商平台、大型龙头企业自建电商平台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增强线上销售能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四是开展专题宣传。结合粮食科技活动周、世界粮食日等主题活动,宣传“好粮油”品牌,普及营养健康常识,形成全省联动、全方位、立体化的宣传格局。五是抓好示范工程建设。利用三年左右时间,支持一批粮油生产加工优势地区和具有明显示范带动能力的粮油加工龙头企业,开展示范工程建设。
(二)在完善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方面。一是建立健全体系。按照“机构成网络、监测全覆盖、监管无盲区”的原则,到2020年,重点建设1个市级站和65个县级站,逐步形成以“省级粮食质量监测中心为核心、区域重点粮食质量监测中心为支撑”的粮食质量监测体系。二是明确功能定位。进一步明确粮食质量安全监测预警体系功能配置和运行机制,合理分工、互相配合、有机协调,不断提升对粮食流通全产业链和各环节粮食产品质量安全的检验监管水平。强化粮食质检机构的系统性,确保检验监测工作任务落实,质检机构良性健康运转,粮食质量安全信息及时发布。三是做好风险监测。承担并做好收购和储存环节的粮食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工作,保障粮食质量安全,促进绿色、优质粮食发展,引导农民种植绿色优质、适应市场需求的粮食,增加农民收入。
(三)在建立专业化社会化的粮食产后服务体系方面。以增强农民市场议价能力、促进粮食提质进档、推动产后节粮减损、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为目标,力争到“十三五”末建成布局合理、能力充分、设施先进、功能完善、满足粮食产后处理需要的新型社会化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形成专业化服务能力。一方面,在全省产粮大县建设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实现有建设需求的产粮大县全覆盖。通过整合盘活现有仓储设施等资源,支持粮油仓储企业、农民合作社、粮油加工企业等多元主体建设一批专业化经营性粮食产后服务中心。通过改造提升干燥清理设备、物流仓储设施、粮食质量常规检测仪器设备等设施设备,有偿为种粮农民提供“代清理、代干燥、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等“五代”服务,为农民排忧解难,减少粮食损失浪费、增加收入,提高粮食产后服务专业化水平。另一方面,主动对接“全省2018年贫困村全部脱贫”的目标要求,继续推动实施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建设。重点向产粮大县中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倾斜,在农户自愿申请的基础上,按规定要求发放科学储粮示范仓,满足农户分散短期存粮的需求,提高农户科学储粮能力。
山东省政府网:优质粮食工程已经纳入我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为保证顺利实施,取得预期成效,我们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王伟华:省粮食局把优质粮食工程列入全年重点工作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制度规定,狠抓工作落实,扎实向前推进。目前,已落实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4.7亿多元,带动社会投资近10亿元,计划用两到三年时间完成全部建设任务。
(一)坚持规划引领。结合贯彻落实原国家粮食局《粮油加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围绕山东粮油生产、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等优势,在组织专家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省粮食局联合省财政厅印发了优质粮食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了工程建设的总体思路、建设内容、工作措施及绩效目标。通过召开全省项目推进视频会、工程启动仪式等,进一步凝聚共识、压实责任,确保全省优质粮食工程建设取得实效。
(二)实施分类指导。注重结合各地实际,分类指导,突出特色。“中国好粮油”行动,根据全省粮食产业发展布局、粮油品种资源优势和“一县一品”目标等,筛选确定在8个市、县开展示范工程建设,其中:滨州市为粮油产业化发展示范市,夏津、单县、广饶县、平度为小麦生产加工示范县,鱼台为大米生产加工示范县,莒南、莱阳为花生生产加工示范县。支持滨州中裕食品、发达面粉、山东鲁花等23家单位建设“中国好粮油”示范企业。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针对机构及能力区域不平衡的问题,新建1个市级和24个县级粮食质检站。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突出产粮大县,首批在82个县组织开展产后服务中心项目建设。
(三)强化制度保障。省粮食局把实施优质粮食工程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健全工作机制,加强督查调度,加快推动工程建设。会同省财政厅围绕投入、过程、产出、效果4个方面,制定了优质粮食工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联合印发《山东省粮食产后服务体系运营管理办法》《山东省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管理办法》,强化项目运营监管,确保按期高质完成,真正落地见效。加强廉政风险防控,严格履行计划执行、资金管理和项目实施等监管责任,实现资金申请、拨付、使用等各个环节监管全覆盖,保证资金规范使用。
(四)狠抓项目实施。“中国好粮油”行动,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资金全部拨付到县级财政,8个市、县的示范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已完成投资6.8亿元,占计划投资近90%。经国家专家组评审,我省共有6家企业的13个小麦粉产品获得首批“中国好粮油”产品称号。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项目设计基本完成并陆续开工建设,全省统一配备的仪器设备已完成招标采购。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财政补助资金已全部拨付到位,首批16个市、82个县、174家企业的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设正有序推进。年度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建设任务已完成,为10个市46个县的农户发放科学储粮示范仓51800个,全省累计为近90万农户发放科学储粮示范仓,占全省种粮农户总数的6%,年可减少储粮损失4万多吨。
山东省政府网:优质粮食工程是一项打基础、利长远的系统工程。下一步还有什么工作打算?
王伟华: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扎实推动优质粮食工程建设。在全面推进的同时,当前突出抓好三项具体工作:
(一)加强项目规范管理。以绩效考核为抓手,注重结果运用,规范工作流程,完善项目管理和考评机制,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强化督导检查,及时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大力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建设进度,确保按期完成任务。积极探索、积累经验,不断提升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确保把优质粮食工程建成惠民工程、示范工程、阳光工程、廉洁工程、安全工程。
(二)加强产后服务指导。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若干意见》要求,建立省级粮食产后服务专家组,选派一批粮食行业科技特派员,专项开展粮食产后干燥、储藏、加工减损、农户储粮等技术服务和推广,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粮食收储技术水平。指导产后服务中心提高服务质量,规范服务行为,拓展服务范围,提高服务专业化水平。
(三)加强粮油品牌建设。联合省财政厅研究制定我省粮油品牌建设规划,按照“品牌引领、优质导向,政府引导、企业资源,统筹安排、分布实施”的原则,充分挖掘和发挥山东粮油资源、文化和产业优势,科学规划、突出特色、重点支持,加快推进全省粮油品牌建设,着力塑造山东粮油品牌的形象和内涵,促进产业兴旺、企业增效、农民增收。